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麻疹之中醫治療(上)(下)

(上)
◎文╱陳治諶
一、定義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炎、全身斑丘疹和早期口腔出現麻疹粘膜斑等。自麻疹疫苗廣泛應用以來,發病率已明顯下降。
二、發病情況
1. 季節: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多流行於冬春季節。
2. 年齡:好發於兒童,多見於6個月以上,5歲以下小兒。
3. 潛伏期末及發疹後5天有傳染性,通過咳嗽、噴嚏、說話時飛沫直接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4. 患兒出疹後可由於機體抵抗力下降,而發生多種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有肺炎及喉炎,嚴重時可併發心力衰竭和腦膜炎,是導致麻疹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中醫病因病機
1. 病因:麻毒時邪(麻疹病毒)。
2. 病位:主要在肺脾,嚴重者常累及心、肝。
3. 主要病機:麻毒時邪由口鼻而入,首犯肺衛,致肺氣失宣,衛陽鬱遏,故早期表現類似感冒,證見發熱、咳嗽、流涕、目赤畏光等,此為疹前期。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若麻毒入裡,內犯肺脾,氣分熱盛,正氣驅邪外出,則高熱、煩躁、咳重、疹隨汗出,此為出疹期。疹透之後,邪隨疹泄,熱去陰傷,故見皮膚脫屑、乾咳少痰、口渴舌紅等,此為恢復期。麻為陽毒,以外透為順,內傳為逆。若素體虧虛,或麻毒熾盛,正氣無力托毒外達,或護理不當,猝受風寒,疹出不透,或失治誤治等,均可使麻毒內陷,形成逆證,其中以麻毒閉肺最為多見。順證:邪鬱肺脾,外泄肌表 。逆證:麻毒攻喉、麻毒閉肺、毒陷心肝。
四、臨床表現(一)典型麻疹
1. 潛伏期:6~18天,一般為10~12天。在潛伏期內可能有輕度體溫上升的現象。
2. 前驅期:約3~5天。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熱、咳嗽、流涕、噴嚏、兩眼充血、畏光流淚,伴全身不適、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發病後2~3天可在第一臼齒對面二側頰粘膜上出現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此斑為針尖大小的小白點,周圍有紅暈,迅速波及整個頰粘膜、唇內及齒齦等處,有早期診斷價值。
3. 出疹期:持續約3~5天。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 5℃。皮疹始見於耳後髮際,迅速延及前額、面部、頸部,由上而下蔓延到軀幹和四肢,最後見於手足心而出齊。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以後呈鮮紅色再轉為暗紅色,疹間有正常皮膚。出疹同時,發熱及全身症狀加重。此期肺部有濕性囉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
4. 恢復期: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按出疹順序消退,疹色轉為棕褐色,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食欲、精神等症狀隨之明顯好轉,整個病程約10~14天。疹退後有棕褐色色素沉著及糠麩樣脫屑,約2~3周後消失。
(二)非典型麻疹
1. 輕型麻疹:多見於對麻疹病毒有部分免疫力者,潛伏期較長,前驅期短,發熱較低,症狀較輕,麻疹粘膜斑可有可無,皮疹稀疏色淡,疹退後可無色素沉著和脫屑,無併發症,病程約1周。
2. 重型麻疹:此型病死率高。多見於營養不良、體弱、原有其他疾病或繼發細菌感染者。起病急,高熱,全身中毒症狀嚴重,有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等併發症。皮疹密集融合,呈暗紅色或出血性,伴內臟出血,稱出血性麻疹,又稱黑麻疹。
(待續)(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47期" 98 / 11.09~11~15


(下)
◎文╱陳治諶
五、證治分類 治療原則:以辛涼透疹、清熱解毒為基本法則。
(一)順證
1. 邪犯肺衛-證候:發熱惡風,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目赤多淚,畏光羞明,倦怠思睡,胃納欠佳,小便短黃,或大便稀溏,發熱第2~3天在口腔頰部近臼齒處出現麻疹粘膜斑,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透表,清宣肺衛。
主方:宣毒發表湯加減。
2. 邪入肺脾 -證候:高熱持續,起伏如潮,疹隨熱出,依序而現,疹點細小,由疏轉密,由紅轉暗,稍覺凸起,觸之礙手,並伴口渴引飲,目赤多眵,咳嗽加劇,煩躁或嗜睡等症,舌紅苔黃,脈洪數。
治法:清涼解毒,透疹達邪。
主方:清解透表湯加減。
3. 陰津耗傷-證候:疹點出齊後,發熱漸退,咳嗽漸減,胃納增加,精神好轉,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呈糠麩狀脫屑,並留有色素沉著,舌紅少津,苔薄,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氣,清解餘邪。
主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二)逆證
1. 麻毒閉肺-證候:疹點不多,或疹點早回,或疹點密集,高熱持續,咳嗽氣促,鼻煽痰壅,口唇紫紺,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主方:麻杏石甘湯加減。
2. 麻毒攻喉-證候:咽喉腫痛,吞咽不利,聲音嘶啞,咳如犬吠,甚則吸氣困難,胸高脅陷,口唇紫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主方:清咽下痰湯加減。
3. 毒陷心肝-證候:高熱不退,煩躁譫語,疹點稠密,疹色紫黯,甚或神昏抽搐,舌質紅絳,苔黃起刺,脈數有力。
治法:平肝熄風,清營解毒。
主方:羚角鉤藤湯加減。
六、藥物外治
1. 蘇葉、浮萍各15g,西河柳30g,加水煮沸,用毛巾蘸藥液擦洗周身,有透疹、降溫作用。注意避免受涼。用於初熱期或見形期。
2. 蔥白30g,或芫荽50g,煎湯趁熱熏洗頭面,有透疹作用。用於初熱期或見形期。
七、預防
1. 易感兒童應按計劃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
2. 麻疹流行期間,易感兒童儘量不去公共場所或小兒比較集中的地方。
3. 易感兒童一旦與麻疹患兒接觸,應立即隔離,需觀察21天。
八、護理
1. 臥室空氣要流通,但應避免直接吹風。室內保持一定濕度、溫度,避免過熱或受涼。出疹期患兒避免強光刺眼。
2. 患兒衣著冷暖適宜,保持口腔、眼、鼻清潔。
3. 注意補充水分,飲食富有營養而易於消化。發熱期不宜食油膩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恢復期可給甘蔗、荸薺、鮮蘆根煎水代茶以養陰生津。(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48期" 98 / 11.16~1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