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桂枝 婦科良藥

桂枝 婦科良藥
■圖文:呂晃禎 2015-01-14
 桂枝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也很好的食材和藥材,凡滷味用的香料包,或天寒進補時如薑母鴨的中藥材配料裡,幾乎都有桂枝或桂子成分。
 桂枝為樟科喬木肉桂的嫩枝,其味辛、甘,性溫,歸心、入肺、膀胱三經,功能解表散寒、溫經通脈,通陽化氣,散寒止痛。主治寒濕痺痛,四肢厥冷,經痛經閉,癥瘕結塊,胸痛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水腫奔豚等症。是常用的解表藥和溫經藥,具溫經通脈,補元陽、暖脾胃之功,常與解表藥、補氣血藥、補肝腎藥、及疏通筋骨藥伍配共用,治療外感風寒,脘腹冷痛,肢寒逆冷,四肢不溫,寒濕痺痛,腰痛轉筋,關節痠痛等症,具消炎解熱、鎮靜、鎮痛等作用。      
 桂枝辛溫解表,對於外感風寒,不論有汗表虛或表實無汗、或陽虛受寒者皆可使用,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常與麻黃同用,以宣開肺氣,如麻黃湯。如外感風寒,表虛有汗,則與白芍同用,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若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悶胸痛,胸痺心痛徹背,則取桂枝通心陽之功,與薤白、鬱金、枳實共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如因心陽不振,氣脈不暢,心動悸、心律不整,則與人參、五味子、麥冬同用,如炙甘草湯。倘心腹冷痛,中焦虛寒,飴糖、白芍得桂枝枝溫中散寒止痛,其療效更佳,如小建中湯。如婦女寒凝血滯,月事不調,經痛經閉,產後腹痛,則配與當歸、吳茱萸,川芎等同用,以溫經通脈,如溫經湯。若風濕痺痛,胃寒腹痛,肢節冷痛,肩背疼痛,則與附子、生薑、甘草共用,以祛風散寒,通痺止痛,如桂枝附子湯。
 臨床常見一種類似梅尼爾氏的眩暈症,除少數是真正的梅尼爾氏症外,大部分是胃中停水之蓄水症(其實是身上水分分配不均所致),如心脾陽虛,脾陽不振,水濕內停所致的痰飲病(中醫所謂的痰是廣義指身上多餘的水分)眩暈、心悸、喘咳,則與茯苓、白朮等同用,如苓桂朮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足(腎功能低下),引起小便不利,下肢水腫,則與茯苓、豬苓、澤瀉鄧共用,如五苓散。倘心陽虛衰,發汗過多,則常與甘草共用,如桂枝甘草湯。
 桂枝有橫通枝節作用,善治肩臂疼痛,散寒止痛,利關節,為祛除肢節間風痛要藥。與麻黃、附子、蜈蚣、防風、威靈仙等藥伍配,用治風濕關節炎,治療坐骨神經痛,常與獨活、牛膝、秦艽、乾薑等共用。
 桂枝和肉桂雖屬同一棵肉桂樹的產物,不過在中藥裏,由於部位不同,其性味、功能、主治與臨症運用也不一樣,不可混用,不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桂枝是肉桂樹去除葉之後的細枝(生長年份不拘)。肉桂是生長10年左右主幹,去除最外層栓皮後的樹幹皮;都具有辛甜芳香味,不過桂枝其氣輕陽,香氣濃郁;肉桂香氣深沉、內歛、渾厚。兩者皆味辛、甘,都能助陽散寒,溫經通脈,止痛,皆可治心腹冷痛,風寒濕痺,陽虛水腫,寒凝血滯誘發之月事不順、經痛、經閉等婦科疾病。然桂枝性溫解表散寒,歸心、肺、膀胱,功效效緩和,既走表又能走裏,能發汗解表,治有汗及無汗外感風寒,也能治陽衰裏寒之輕症。而肉桂性熱,歸心、脾、肝、腎,專走裏而功效強,常用於陽衰及裏寒之重症。
 桂枝用量以3-9克為原則,如水煎劑或丸劑可酌量增加。只要症見口乾舌燥、甚者口苦咽乾,身上有實熱發炎者皆不宜。由於桂枝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舉凡溫病高熱,陰虛火旺、陽盛陰虛、血熱妄行;其性溫通,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用。本藥溫燥若服後口乾口渴時,表示已經過量,如需久服,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1/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