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紫背草(解熱袪火、消炎涼血)


紫背草
▓孔弟子

別名:葉下紅、紅節草、假芥蘭、羊蹄草。
產地:台灣全區平地山野、坡地、圳畔內面、田園。
形態:屬於菊科 1年生草本植物,高約 20~ 30公分。單莖或分枝、藥單、葉背呈紫紅色,故名,葉互生,莖下部葉略心形,波緣或羽裂。翼狀柄:粗鋸齒緣或波緣。四季開花,頭狀花序,花冠先端呈淡紫色,由兩性之管狀花組,成具長花梗。苞片圓狀披針形。瘦果五角柱形,粗糙,冠毛白色。花未開時,花蕾外苞葉有白色絨毛密生。
藥用部分:紫背草的全草可入藥。於夏秋採取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藥效:紫背草味甘微苦,性溫,有解熱袪火之功。
1.頭痛:以葉搗汁服用。
2.治肺熱、肺炎、降火、解毒:紫背草 20~ 80公分、水煎服。
3.治腸炎、盲腸炎、胎毒、小便黃濁:以鮮根 10兩配芙蓉花、闊葉赤車使者,車前草各 1兩水煎服。
4.腹痛:以葉灼熱貼腹臍部痛處。
5.眼疾:搗鮮汁滴眼。
6.治喉痛:鮮品約 150公分,水煎冰糖服。
7.耳疔:全草配魚腥草搗敷。
8.消炎、退癀,治癰疔:紫背草與鼠尾癀,水煎服或搗敷腫毒。


本文轉載自2012/01/21"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7/10/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