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痛經 辨病用藥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2017-10-23
 痛經或稱經痛,顧名思義就是在月經來潮前後所產生的疼痛不適感,通常會出現下腹劇烈疼痛、腰酸,甚至惡心、嘔吐的現象,嚴重者面色蒼白、冒冷汗、手足厥冷、劇痛昏倒等,是婦科常見的疾病。

 痛經可分成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原發性痛經」簡單說就是找不到原因、骨盆腔無明顯病灶,通常這類型從初經開始沒多久後就會有痛經的情形。
 「繼發性痛經」是指找得到原因、骨盆腔有發現病變或有其他婦科疾病引起,通常這類型在初經時並沒有痛經的情形,隨著年紀增長慢慢才出現痛經,常見的原因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子宮內避孕器等。

 中醫認為,痛經大致可分成實證和虛證。原則上,若經痛發生在行經前或行經時,且疼痛較劇烈或經色紫暗伴有血塊者屬於「實證」,臨床上常用理氣行滯、活血化瘀、清熱除濕等方法治療;若經痛為綿綿作痛、按摩或熱敷後可緩解疼痛、平常容易怕冷且手腳冰冷者則屬於「虛證」,臨床上常用溫經散寒、益氣養血、補腎益精等方法治療。

 中醫理論強調的是辨證論治,但辨證的同時也不排斥辨病治療,尤其在現代醫學發達的世代,透過各項現代儀器檢查,可以了解各種疾病發生的原因,因此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若能適當加入辨病用藥,將可發揮更大的療效。

 以子宮內膜異位症為例,在現代醫學可觀察到異位病灶病理切片中有內膜腺體,腺體中含有粘液,間質中含有紅血球,並隨女性激素的影響而有週期性變化,這在中醫的角度可看作為熱瘀互結及濕濁內生導致病灶形成,治療方法採活血化瘀佐以清熱解毒來緩解經痛。

 痛經的原因有許多,市面上常見的中將湯、四物湯、生化湯,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體質。例如許多女性習慣在月經過後服幾帖四物湯,但有些人在吃過後卻容易有口乾、咽喉痛、嘴破、長青春痘,或甚至月經提早、經量過多等症狀,這是因為四物湯是屬於「補血」的方劑,藥性偏「熱性」,所以只適合「血虛」且體質偏「寒」的人服用,所以還是應透過醫師辨證,才能得到最適當的治療。 

 以下介紹痛經時的預防以及緩解措施:
 1.月經期間少吃冰冷的食物,以避免身體因冷而引起血液循環不良。
 2.平時應注意腹部的保暖,行經前期開始就須多加注意。經期疼痛時可配合熱敷或照紅外線局部緩解疼痛,尤其適合虛寒體質或是寒冷的天氣時。
 3.經期忌游泳、涉水,洗頭後應將頭髮烘乾。
 4.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精神的放鬆,有助於經血順利排出體外,減緩痛經。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提供,記者陳佳伶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7/10/2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