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英吉的肩關節脫臼


■吳重達
 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三壘手 Inge在打擊時發生左肩關節脫臼,他自己把它復位,然後打了 1支長打。
 事後他說過去他已發生過 10來次的左肩脫臼,他已學會自己復位,然後繼續運動。這場比賽之後他被放入 2週傷兵名單,然後就復出比賽。
 依定義,他的肩關節脫臼屬於習慣性脫臼。依照治療原則他是開刀的必然對象。可是,一反常理,他並沒有接受開刀,反而仍在球場上打拚,怎會這樣呢?
 肩關節向前方脫臼創造出關節囊的撕裂傷,稱之為 BANKART氏病變,這個撕裂處沒有辦法自行癒合,若是尺寸夠大,便會引起以後容易再次脫臼,而每一次脫臼便有機會再把裂傷處弄得更大、更複雜。
 可是肱骨頭的位置並不只由這個裂傷決定,只要裂傷不大,加上加強肩關節的肌肉群,肱骨頭是可以被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移動而不致再引起脫臼,這也便是我們在處理第一次脫臼病人時的原則,先將脫臼復位,再做積極的復健,然後觀察病人的狀況。若不是重工作者或使用肩關節頻繁且壓力很大的運動員,例如投手、美式足球選手等,通常再脫臼的機率並不高,尤其台灣人不喜歡運動,再脫臼者真的不多。
 因這選手脫臼側是非慣用手側,不必用來投球,因此他選擇不開刀是合理的。這個刀開下去至少得休息、復健 1年,有時候開刀的結果會不如預期,甚至失敗,風險評估一定要先做好。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主任)
本文載自2012/09/02"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