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中藥煎熬程序


■王鼎源
 中藥煎煮方法與治療效果有著不容置疑的關係,中藥有其固有的煎藥程序:
 首先是浸泡,使其軟化,把藥倒在藥鍋裏,在煎藥前先用清水,將藥材浸泡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全草、花、葉、莖、皮類藥物應浸泡 20分鐘左右,根莖、種子、果實、礦物等質堅藥材應浸泡 40分鐘左右。加水後立即煎熬中藥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中藥大都是乾燥的植物組織或礦物的碎片,加水後,水並不能很快滲入其內部,如果立即煎熬,則不利於藥物有效成分煎出。
 用火煎熬時,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而是用冷水,因為熱開水易使藥材表面組織和蛋白質等很快凝固,影響水分滲入,導致有效成分無法滲透出來。煎煮時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應是旺火,水開後要改為小火;煎煮時要加蓋,以防止揮發性成分從藥物中逸出。
 等藥物沸騰後,再計時,用火再煎 10至 20分鐘。中藥一般是分兩次煎,藥物浸泡後開始頭煎,應補加水至高出藥面再行煎熬。包煎、後下的中藥也應浸泡。
 在二煎的時候要加冷水,但是加的水量要少於頭煎,這是頭煎藥透過浸泡和煎熬,已經吃足水分,所以二煎藥時加的水量要少,不過煎熬的時間一樣。煎煮中藥的時間因藥性而有所不同,如味厚滋養的補益藥,煎煮的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用文火煎煮 1小時左右,以使藥中的有效成分更好溶於水中;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經慢火久煎後,可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時間也要稍長一些;治療感冒的解表藥,也就是含有揮發性質的藥物,比如裡面含有薄荷,那就少煎一點時間,防止藥物的作用揮發,否則就沒有療效;解表藥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後 15分鐘即可。
 一劑中藥一般煎 3次,最好將每次的煎液用紗布趁熱過濾,然後將 3次煎液合併,裝入密封容器內待服。

本文載自2012/09/27"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