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小針刀治療媽媽手

■陳俊銘 
「陳醫師,我的右手腕好痛喔,怎麼辦?」小娟生產後,做完月子,每天照顧小孩,長時間抱小朋友,一段時間後,右手腕酸痛不已,檢查為橈骨莖狹窄性腱鞘炎,即所謂俗稱的「媽媽手」。 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是因急、慢性損傷所致拇長展肌腱與拇短伸腱的腱鞘發生無菌性炎症,在腱鞘部位即梢骨莖突處產生腫脹疼痛為特點的疾病,狹窄腱鞘炎在指、趾、腕、踝等部均可發生,但以橈骨突部最為多見。本病是中青年的易發病,多發生於經常使用腕部操作的勞動者,如瓦工、木工、家庭婦女等,女性多於男性,屬於職業性勞損範圍。 
形成本病的常見病因如下: 
一、過度或反覆使力抓握或扭絞等動作。 
二、突然的外力直接撞擊該處,或跌倒時手虎口張開拇指撐地而造成受傷。 
三、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及甲狀腺功能不足等皆可能間接有所關聯。 
四、慢性腕部扭傷。 
五、經常需要重覆用手抓握或扭絞刷洗工作的家庭主婦。 
六、運動傷害。 
七、女性中約有百分之二十五是在懷孕第三期或哺乳中發生,由於動性激素、黃體素、弛緩素分泌增加,造成腕道症候群和媽媽手發生率提高。 
本病的主要特徵是腕部橈骨莖突部疼痛、腫脹隆起、局部壓痛、活動受限等,其中可請患者握大拇指,往下、往尺側偏去,腕部疼痛加重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 
中醫治療本病重點在舒筋活血、鬆解沾黏。藥物方面可以桃紅四物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等中藥、針炙以合谷、列缺、陽谿、偏歷、溫溜等穴道為主,配合中藥薰況,如伸筋草、豨薟草、海桐皮、續斷、當歸等,一般而言會有初步療效!但小針刀的治療對鬆解沾黏有決定性的顯著效果,透過小針刀進入皮膚,皮下組織、腱鞘、肌腱、到達骨面,縱行針切、縱行推動、腱鞘與骨面有沾黏可小幅刃剝,經小針刀治療後,配合外敷金黃散,多休息,工作時戴護腕,媽媽手可得到很好之改善! 

註: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師。 

本文轉載自2010/02/15"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