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月經病之中醫藥證治(上)(下)

(上)
◎文╱劉瓊玉
月經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統正常的生理反應,一般初潮年齡在13-15歲左右,周期為28天(21-35天)。正常行經期約3-5天,每次月經失血總量約50-100毫升,以第二天量最多。在傳統醫藥的觀念裡,引發月經病之原因可分為感染邪氣與生活所傷兩類:感染邪氣主要偏重寒、熱、濕三種;生活所傷主要有精神因素、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多產房勞、跌撲撞傷等。然月經來潮前或來潮期間,有輕微的小腹脹滿不適、腰酸、四肢倦怠、性情改變…等,如非特別嚴重,且月經過後自然消失,不屬疾病範圍。常見之月經病有:經行頭痛、經前乳脹、痛經、經行泄瀉及月經失調等,其相關證治法則概述於下。
一、經行頭痛主證: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頭痛為主要症狀的病證。病因病機:素體血氣不足,或情懷不暢,肝失條達,經行時血氣益虛或血行不暢,則會頭痛。
辨證論治:
1. 血虛-
(1) 兼證: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虛細。
(2) 治則:益氣養血。
(3) 處方:八珍湯。
(4)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熟地、芍藥、甘草、大棗、生薑。
2. 肝火-
(1) 兼證:煩躁易怒,口苦咽乾,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2) 治則:養肝清熱,揉肝熄風。
(3) 處方:杞菊地黃丸。
(4) 組成:熟地、淮山、山萸肉、茯苓、澤瀉、丹皮、枸杞子、菊花。
3. 血瘀-
(1) 兼證:胸悶作脹,舌質黯,或邊尖有瘀點,脈細澀或弦澀。
(2) 治則:調氣活血,化瘀通絡。
(3) 處方:通竅活血湯。
(4) 組成: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麝香、生薑、紅棗。

二、經前乳脹主證:
每於行經前或經期出現乳房脹滿疼痛,或乳頭癢痛,甚至痛不可觸衣者。病因病機:主要是肝氣鬱結或肝胃氣滯,其次是衝任失調,肝腎陰虛。
辨證論治:
1. 肝氣鬱結-
(1) 兼證:經前精神抑鬱,胸悶脅脹,或煩躁易怒,小腹脹痛,舌暗紅或尖邊紅,胎薄白或微黃,脈弦或弦數。
(2) 治則:疏肝解鬱,和胃消積。
(3) 處方:消遙散。
(4) 組成:當歸、白芍、柴胡、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薑。
2. 肝腎陰虛-
(1) 兼證:形疲,腰膝痠軟,兩目乾澀,五心煩熱,咽乾口燥,舌紅少胎,脈細弦略數。
(2) 治則:滋腎養肝,和胃通絡。
(3) 處方:一貫煎。
(4) 組成:沙參、麥冬、當歸、生地、川楝子、枸杞子。

三、痛經主證:
月經來潮或經行前後出現下腹疼痛。病因病機: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
辨證論治:
1. 氣滯血瘀-
(1)兼證:經前或經行少腹部脹痛或陣痛,瘀下則痛減,量少不暢,經血色暗或有瘀塊,胸脅或乳房脹痛。舌邊有瘀點,胎薄,脈弦。
(2)治則:理氣、行瘀、止痛。
(3)處方:膈下逐瘀湯。
(4)組成: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枳殼、延胡索、五靈脂、丹皮、烏藥、香附、甘草。
2. 寒濕凝滯-
(1)兼證:經前或經行少腹冷痛,牽及腰脊痠楚,喜按得熱則舒,經水量少,色淡,夾有血塊,行而不爽,畏寒便溏,胎白膩,脈沉緊。
(2)治則:溫經散寒。
(3)處方:溫經湯。
(4)組成:桂枝、當歸、芍藥、川芎、人參、生薑、 麥冬、半夏、丹皮、阿膠、甘草。
3. 氣弱血虛-
(1)兼證:經行自至經淨後小腹綿綿作痛,且有下墜感,腹痛偏於一側或兩側,喜按痛減,腰痛痠軟,經水色淡質清,面色蒼白,苔薄,舌質淡,邊有齒痕,脈虛細。
(2)治則:補氣養血、調攝衝任。
(3)處方:八珍湯。

四、經行泄瀉主證:
每值經期或經前則大便溏瀉或水瀉,經淨自止。病因病機:由脾腎虛損所致,脾主運化水穀,然需腎陽溫煦,二臟功能失調,則水穀之精無以化生,水濕停留,經行則氣血注於胞宮,則脾腎之氣更虛而為泄瀉。
辨證論治:
1. 脾虛-
(1)兼證:神疲肢軟或面目浮腫,舌淡苔白,脈濡緩。
(2)治則: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3)處方: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
(4)組成:參苓白朮散:白扁豆、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蓮子肉、山藥、桔梗、薏苡仁、縮砂仁。香砂六君子湯:黨參、茯苓、白朮、甘草、木香、砂仁、法半夏、陳皮。
2. 腎虛-
(1)兼證:腰膝痠軟,頭昏耳鳴,胃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2)治則:溫腎扶陽,暖土固腸。
(3)處方:健固湯合四神丸。
(4)組成:黨參、白朮、茯苓、薏苡仁、巴戟天、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補骨脂。
(待續)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57期" 99 / 01.25~ 01.31

(中)
◎文╱劉瓊玉
伍、月經失調是一綜合病名,包括先期、後期、先後不定期、過多、過少等方面,是指月經在期、量、色、質上的改變而出現的病態。但必須以患者原有的月經規律而定,週期超前或落後一週以上,經量超過原來正常範圍,則為月經失調。以下將依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過多及月經過少等分別論述。
一、月經先期月經週期提前八、九天以上者,稱為月經先期。
(一)病因病機素體血熱,心火上炎,或肝鬱化火,影響衝任正常功能;腎陰虧耗,陰虛火旺,致衝任失調;勞倦過度,脾氣虛弱,心氣不足。
(二)辨證論治
1. 血熱-
(1)主症:月經先期量多,色鮮或紫,質稠黏,或夾血塊,乳房、小腹脹痛,煩躁易怒。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2)治則:清熱涼血,瀉心調經。
(3)處方:芩連四物湯。
(4)組成:黃芩、黃連、當歸、赤芍、生地、川芎。
2. 虛熱-
(1)主症:月經先期,色紅質薄,顴紅面赤,手心灼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2)治則:滋陰清熱。
(3)處方:兩地湯。
(4)組成:生地、元參、白芍、麥冬、地骨皮、阿膠。
3. 氣血虛-
(1)主症:月經超前,量多,色淡,質清稀,少腹有空墜感,心蕩氣促,倦怠肢軟。舌質淡,苔薄潤,脈細軟。
(2)治則:補氣養血。
(3)處方:聖愈湯。
(4)組成:黨參、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二、月經後期月經過期延後八、九天,甚至每隔四、五十日一至者,稱為月經後期。
(一)病因病機經行之際,過食生冷或冒雨涉水,感受寒邪;陽氣素虛生寒; 氣虛血虧,使月經延期。
(二)辨證論治
1. 血寒-
(1) 主症:後期量少色黯,小腹絞痛,面色清白,畏寒肢冷。苔薄白,脈沉緊為實寒;後期量少色淡質清,畏寒喜暖,腹痛綿綿喜按,面色白,腰痠乏力,小腹作冷。苔薄舌淡,脈沉細無力為虛寒。
(2) 治則:補血溫經。
(3)處方:大營煎。
(4)組成:當歸、熟地、枸杞、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2. 血虛-
(1) 主症: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苔薄,脈虛細。
(2)治則:補益營血。
(3)處方:人參養榮丸。
(4)方劑組成:當歸、熟地、白芍、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肉桂、五味子、遠志、陳皮、薑、棗。
三、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不按期來潮,或先或後,稱為月經先後不定期,古籍方書或稱「經亂」,或稱「月水不調」,或稱「或先或後」,或稱「經水斷續」。
(一)病因病機氣血不調,衝任功能紊亂,血海蓄溢失常所致,主要與肝腎有密切關係。
(二)辨證論治
1. 肝鬱-
(1)主症:經期或先或後,行而不暢,乳房作脹,胸及少腹脹痛。苔薄,脈弦。
(2)治則:疏肝理氣,和營調經。
(3)處方:逍遙散。
2. 腎虛-
(1) 主症: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面色晦黯,兩耳響鳴,腰痠如折,小腹空墜感。舌質淡,苔薄,脈沉小。
(2)治則:補腎氣,調衝任。
(3)處方:固陰煎。
(4)組成:黨參、熟地、山藥、山萸肉、菟絲子、遠志、五味子、炙甘草。
3. 肝腎虧損-
(1) 主症:月經紊亂,量少色淡,頭眩耳鳴,面色無華, 腰脊酸痛,或足跟痛。舌質淡白,脈沉緩。
(2)治則:補益肝腎,調攝衝任。
(3)處方:定經湯。
(4)組成:當歸、熟地、白芍、柴胡、菟絲子、淮山藥、茯苓、荊芥。
(待續)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58期" 99 / 02.01~ 02.07


(下)
◎文╱劉瓊玉
四、月經過多月經週期正常,但量超過原有正常或行經時間延長致總量增多。
(一)病因病機中氣不足,氣虛不陷,氣不攝血,血不歸經;素體內熱,熱則血溢不守而妄行。
(二)辨證論治
1. 氣虛
(1)主症:月經量多,過期不止,色淡而質清稀如水,面色白,心悸怔忡,氣短懶言,肢軟無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而潤,脈虛弱。
(2)治則:益氣攝血。
(3)處方:補中益氣湯。
(4)組成:黃耆、黨參、當歸、白朮、升麻、柴胡、陳皮、甘草。
2. 血熱
(1)主症:經來量多或過期不止,色深紅或紫而稠粘,間有小血塊面紅,口乾,便艱。 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2)治則:清熱、涼血、止血。
(3)處方:固經丸。
(4)組成:白芍、龜板、黃芩、黃柏、椿根皮、香附
五、月經過少指週期正常,而經量減少或行經期縮短,致總量減少。
(一)病因病機稟賦素弱,經血衰少,血海不盈或大病後陰血不足,或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血海空虛所致。
(二)辨證論治
1. 血虛
(1)主症:經來量過少,不到一、二日即淨,或僅來點滴即止,色淡質稀如水,頭暈,手足不溫。舌淡,脈虛細。
(2)治則:益氣、健脾、補血。
(3)處方:人參滋血湯。
(4)組成:人參、淮山藥、茯苓、熟地、當歸、川芎、白芍。
2. 腎虛
(1)主症:月經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脊酸軟, 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 脈沉弱或沉遲。
(2)治則:補腎養血調經。
(3)處方:歸腎丸。
(4)組成:菟絲子、杜仲、枸杞、山萸肉、當歸、熟地、山藥、茯苓。
除上述辨證論治外,也可就飲食方面進行調理:
1. 陰虛型:可多食用牛奶、蓮子、枸杞、黑棗、紅棗。
2. 血虛型:可多食葡萄乾、龍眼乾、黑棗、紅棗。
3. 脾虛型:可多食人參、薏苡仁、山藥、茯苓、芡實。
4. 肝鬱型:少吃煎炸、辛辣、甘肥食物。
5. 腎虛型:可將杜仲炒碳研粉服用。且平素生活應注意經期衛生,適當休息,勿熬夜,並注意冷暖氣候變化,以防寒邪侵襲;此外也應增加營養,節制飲食,保護脾胃,勿過食生冷及辛辣刺激食物,並養成運動習慣,以減少生理期之不適。
(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659期" 99 / 02.08~ 02.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