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石薄荷(清利頭目、清散風熱)

/平凡
別名:薄荷,蕃荷葉,野薄荷。
生長環境:生於陰濕處,各地廣為栽培,除入藥外尚可入菜。
形態:石薄荷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植物。全株有芳香氣味,根部具匍匐枝莖方形,直立,被毛,葉對生,長橢圓形,先端銳形,葉邊緣具尖鋸齒,兩面有腺點。夏秋間開白色花或淺紅色,腋生,輪繖花序,著生成球狀,堅果橢圓形。
採集加工: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 1年可割取 2-3次陰乾使用。
性味入經:味辛、性涼、入肝、肺二經。
功用:醒目利咽,止咳化痰,解熱發汗,消腫止痛,消疹止癢,清利頭目,清散風熱之效
主治:治風熱感冒,頭痛,皮膚瘙癢,目赤腫痛,耳痛,牙痛,流鼻血,咳嗽痰多,咽喉腫痛,麻疹透發不暢,心腹脹氣,腹痛,頭風,上呼吸道炎,中風失音,骨蒸,小兒驚熱,瘰藶,瘡疥,破血止痢,毒蟲傷小便短赤等症,風肺虛咳嗽,陰虛發熱不宜用,哺乳婦女不宜多服(蓋本品有退乳之副作用),又本品不宜久煎,後下煎 3-5分鐘。
驗方:
1.風熱頭痛,眼痛:石薄荷 40克,桑葉,野菊花各 10克,水蜈蚣 15克,連翹 6克水煎 2次服用(薄荷後下煎)。
2.咽喉炎:薄荷 3克(後下),荊芥,防風各 10克或桔梗,生甘草各 6克水煎服用。
3.皮膚搔癢:薄荷 25克,蟬蛻 20克共研細末,以半酒水調 2克細末服用。
4.麻疹初期,疹透不快:升麻 2克,葛根 10克,赤芍 5克,甘草 3克,薄荷 3克(後下)水煎服用。
5.小便短赤:薄荷 3克(後下),生甘草 3克,滑石 20克水煎服用或共研粗末焗服,但以水煎較好。
6.風火牙痛:薄荷葉 10克,白芷 5克,野菊花,靈蜂房各 8克,蜀椒 2克水煎待微溫時合漱口每隔一小時含漱 1次。
7.耳痛:鮮薄荷葉 15克搗爛,絞汁,滴入耳中 2-3滴。
8.流鼻血:鮮薄荷葉適量,搗爛取汁滴入鼻內或用乾品適量煮水,用棉花裹塞鼻孔。
本文載自2012/08/14"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