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iPad症候群

■吳重達
一位中年男士到門診,主訴右手食指掌骨─指骨關節痛。 這個痛已困擾他 1個月,曾接受過接骨師「喬」,也打過針,也針灸過,全都沒效。
病史上他沒有受傷。他是個上班族,也不必做任何重工作或拿重工具。理學檢查發現在主訴痛的關節有壓痛。對壓力測試有反應,亦即韌帶有發炎的現象。醫師的診斷是關節的慢性關節囊炎與周邊的韌帶慢性發炎。於是,送他去治療師那邊接受復健指導。
可是,醫師想不透怎麼一個「文弱書生」會有這個應是從事重工作或手持工具才會發生的毛病?又沒有任何受傷史?不禁自我懷疑是否做對了診斷?
門診結束後趕快到治療師那邊去,剛好他們也結束了今日的復健指導。醫師趕忙求證剛剛那個病人,是否診斷做對了?萬一不對,治療不會有效。面對詢問,治療老師說是 iPad症候群。
啥?醫師一頭霧水,怎沒念過有這個症候群。原來,這是治療老師與其他治療師創造的名詞。因為現代人沒事幹就用手指頭用力的撥動 iPad或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也用力地去敲想要的項目,那一陽指的指間關節、掌骨─指骨關節當然重覆地受到不小的壓力,當然會產生症狀。另外手指的伸肌或屈肌肌腱也會因此發生肌腱炎呢!
雖是玩笑話,可是這種病例事實上在門診是一直出現。也許那一天教科書上真會有這個命名呢!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院骨科主任)
本文載自2012/08/05"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