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扁平足釋疑

■林啟禎
 扁平足是一個發生率高而頗受關注的醫學議題,因為在外型上診斷容易(但不一定正確且容易造成誤解),發表意見的專家極多,媒體健康專欄經常報導,但頗多似是而非,造成困擾。建議民眾切莫輕易恐慌,對任何說法都以科學證據及合理邏輯作為分辨的依據。
 根據 23年的臨床經驗,及個人研究發表及醫學參考文獻,謹提出下列問題提供作為參考釋疑。
  1.每個人的足弓是固定的嗎?答案是否定的,足弓雖由足底的連串骨頭排列組成,兩端卻有足底蹠膜當弦,弓頂還有後脛骨肌拉弓,加上肌肉與足踝的相互關係,因此每個人的足弓在躺著與站立,踮腳尖與否,負重的多少,全身重心落在足部內外側不同時,都會有外形差異,遑論隨年齡而發展改變。
  2.扁平足是很嚴重的骨骼問題嗎?答案是不一定,絕大部分只是生理結構特性問題,例如附生舟狀骨、蹠膜韌帶太鬆、肌力不足及體重過重等。極少數是先天骨骼異常、跟腱過緊或足踝外翻等現象的表現,後者需要小兒骨科專家才能確認。
  3.扁平足的體能較差?答案也是不一定,有許多出名的運動員都有扁平足。或許因為足弓是腳底的彈簧,弓足低表示避震效果差,但這些運動的短跑力量完全不受影響,耐力則可以因訓練而增強。
  4.扁平足會造成脊椎或身高的問題?答案是因果倒置。台灣的兒童骨骼發展有所謂的飼料雞症候群,當缺少運動、肌力不足合併韌帶鬆弛時就可能會出現上述的現象,另也會合併內外八字、生長痛、姿勢不良等問題,但扁平足不是罪魁禍首,反而是後續結果。根本之計是利用運動加強肌力及耐心,讓小孩成為跑山雞。
  5.矯正鞋或足弓墊可以治療扁平足?如果從長期對照的實證醫學證據來說答案是否定的。不否認少數個案認為有效,但大多是骨骼成熟及肌力改善的自然成果,而非矯正的功勞,許多號稱的治療效果在嚴謹的對比分析查證上都缺少長期、動態、功能及舒適的證據。
  6.扁平足非治療不可?答案是模稜兩可的,因為扁平足其實是很多身體條件、生理特徵及體能特色的部份表現,除了從外形的角度來看,還必須從主觀上不舒服及客觀上功能不佳來考量,而治療的目標是什麼?成果的指標是什麼?都需要進一步確定。
 簡言之,扁平足的議題是重要的,但不宜誇大嚴重性。建議從功能、生理、體能、科學及自然角度來了解,對於不合常理的扁平足症狀,應該直接找醫學專家進一步確診,或許就不會迷失方向。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學生事務長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教授與主任)

本文載自2012/08/11"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