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晉代以前,我們的老祖先就發現甘草是味解毒良藥。(資料照)
■王中
甘草,遠在晉代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甘草是味解毒良藥,可以「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唐代藥王孫思邈對甘草解毒之功,頗為贊賞,曾說「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古稱土豆汁解百藥毒,孫思邈試之每不效,「予加甘草,為甘豆湯,其效乃奇,其驗更速,入腹即定。」以甘草解百毒,至今廣為應用,如烏頭類中毒,包括川烏、草烏、附子、閻白附、一支蒿等,可用甘草,生薑,防風煎服;馬錢子中毒用甘草,綠豆煎服,皆有良效。實踐證明,甘草還能消除或降低組織胺,水合氯醛, 汞等的毒性,對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等,也有一定解毒作用。甘草何以能解毒?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即甘草酸。甘草的解毒機制與活性炭十分相似,對毒素有吸附作用。令人感興趣的是,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日日本電視台向全世界播放了一則新聞,日本醫學工作者發現,甘草對愛滋病的抑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故被稱之為戰勝愛滋病的「仙草」。
甘草雖是極常用的中藥,但甘草提出物有雌激素樣作用,五十亳克相當於零點一亳升雌二醇的效力,男子應用雌激會使性欲減弱,這說明甘草通過類雌性激素樣作用影響人體的性功能,從而使男子宗筋鬆弛,陰莖不舉,出現陽痿。另有甘草及鰱魚之說,鹽山名醫張錫純曾見一離奇案件,有一農家,人口眾多,冬月塘涸取魚,煮食以供午餐。到了晚上,有一婦人初覺飽悶不適,臥床休息,眾人均未介意,誰知次日呼應不起,人已僵硬。於是全家驚慌,不明其故。再三查考,自進午餐後並未再進其它食物,後經細察,除魚汁骨肉外,惟存甘草一條,約四五寸長。究其所來,據其家女兒說,小孩哭鬧,每以甘草與食,釜中所存必係小兒所遺落者。又檢所煮之魚,均係鰱魚,並非毒物,而且古書均無甘草有反鰱魚之說。不一會兒,死者家屬趕到,其中一少年大吵大嚷,認為「甘草鰱魚同食斃命,舌古無此奇事,豈得以謊言搪塞?果爾,則再此二物同煮,與我食之」。說完此話,還催促農家照辦,並親自拿起鰱魚甘草二物,放入鍋中燒熟,當場吃盡,不僅如此,笑話旁觀者愚昧膽小。當天晚上,這少年亳無不適,但到第二天早晨,卻僵臥不起,一命嗚呼了。這樣才使死者家屬默然而去。由此得出,鰱魚是常食之物,甘草乃常用之藥,張錫純主張在用甘草時,應以戒食鰱魚為妥。
本文轉載自2010/04/08"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