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膝關節痛 多因姿勢不良

■蘇聰明
 慢性膝關節痛病是一種常見的骨關節疾病,疼痛的原因大多是長期姿勢不良,膝蓋受力不均、退化、受傷及體重過重等因素所造成。
 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矉下脂肪墊損害,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折後遺症,關節內游離體及關節腫瘤等。
 就中醫的角度來看,認為此病除與外傷有關外,肝腎功能失調或因風寒濕邪侵襲,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而引發疼痛。此病在中醫則歸於「膝痹」的範圍。
 臨床表現為膝蓋走久會痛,上下樓梯無法用力,嚴重時膝關節不能正常伸直和彎曲,寸步難行,尤其以早晨起床或工作勞累時加重。
 這種關節痛和炎年齡、性別、職業、體型、骨質密度等關係密切,經常跑跳,體重較重者和運動員,膝關節疼痛發生的機率較多。其中以 4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臨床上,中醫將慢性膝關節痛病患者,依症狀、病因、體質、歸納為三種加以治療:
 一、肝腎虧虛─膝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膝關節周圍肌肉輕度萎縮,體型消瘦、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面色蒼白,可用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中藥。
 二、瘀血阻滯─膝關節刺痛,痛有定處,活動受限、痛處拒按、并常於半夜痛醒,可用活血通痹中藥。
 三、寒濕阻滯─膝關節發涼沉重、活動受限、遇陰雨天疼痛加劇、熱敷後疼痛減輕、怕冷、四肢冰涼、可用散寒利濕,宣痹止痛中藥。
 針對這類患者,中醫常選用「痹痛靈」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的加減方治療。以避免膝關節逐步惡化、變形、終至無法行走。
 一般而言,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用熱敷、按摩、針灸、中藥外敷等方式來改善,若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常有反覆發作的現象,就必須配合中藥內服,才能奏效。
 在保健方面,應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負重過度,以減少反復發作,但可依一般輕微活動及治療性肌訓練,以保持膝關節穩定。
(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

本文轉載自2010/04/16"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