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白前與前胡(上)(下)

(上)
◎文╱詹士賢


白前與前胡在臨床使用上屬於化痰止咳的中藥,在中醫理論中所說之痰,有狹義與廣義兩種不同之涵義,而此二種藥物所化之痰在藥理作用上,則是專指狹義的痰,即是指可咳出的痰液而言。那麼中醫理論認為咳嗽及痰液是如何產生的呢?當肺受外邪風寒或風熱侵襲時,則會引起肺氣宣散與肅降之功能失常,即所謂〝肺失清肅〞,肺失清肅使肺失去呼吸道之通暢,故使清氣無法到肺泡細胞,進行清濁交換,所以產生胸悶、咳嗽、氣喘等肺氣上逆等症狀;而肺失下降功能,則會使體內之體液代謝受阻礙,肺無法將水液運行下達於膀胱,造成水液停留於體內出現喘逆、咳嗽、小便不利等症狀,並使停留於肺中之津液化為痰液。1,2

在中醫臨床辨證上,按照痰的性質又可分為風痰、寒痰、濕痰、熱痰、燥痰等幾種類型,白前與前胡兩藥雖均善於下氣消痰止咳,然白前屬於溫化寒痰藥,而前胡屬於清化熱痰藥,兩者在臨床運用上亦有不同之處:

白前為蘿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ex Levl.和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 Hand.-Mazz.的根莖及根。其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白前降氣袪痰之力較強,不論寒嗽、熱咳、新嗽、久咳均可使用。多用於痰多壅肺(堵塞),使肺氣上逆產生之咳嗽氣喘。因痰濁積聚於肺,肺失清肅而產生咳嗽,所以白前即以清肅肺氣為主作用,擅長於降氣化痰,故為肺家咳嗽要藥。而動物實驗則證實芫花葉白前的水萃取物和柳葉白前的萃取物,灌胃給藥均有明顯的鎮咳、祛痰活性,且此兩種白前水萃取腹腔注射給藥均有明顯的平喘和抗炎活性。雖然白前袪痰作用頗強,但其對胃稍有刺激性,如有胃病者,用量不宜過多,如果用量過多,易引起噁心嘔吐,故使用時必須注意。又白前無補益作用,功專辛散下氣,對於肺虛乾咳者,不宜應用。3,4

(待續)

參考資料

1. 馬建中編著。中醫診斷學。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160-162;200-202。

2. 湯泰元、劉承權、陳灼華等編著。中醫精髓圖解。台北知音出版社, 2005:14-15。

3. 梁愛華、薛寶雲、楊慶等。白前與白薇的部分藥理作用比較研究。中國中藥雜誌 1996;21(10):622-625。

4. 呂景山著。施金墨藥對 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01-102。

5. 胡熙明、張文康、朱慶生等編著。中華本草。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1008-1013;6.350-353。

6. 孔令義、何冬梅、吳斐華。白花前胡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藥學與臨床研究 2007;15(3):167-170。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藥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57期" 101 / 2.20~ 2.26


(下)◎文╱詹士賢

前胡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和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的根。其味苦、辛,性微寒。入肺經。前胡辛散、苦降,因其辛散所以能宣散肺之風熱,可治風熱感冒、咳嗽痰多、氣急等症;又能降氣化痰,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稠黏、胸悶煩熱、舌苔黃膩(可見於急性氣管炎等情況)、嘔逆等症。5

在臨床使用上,白前走裡,能清肺降氣,祛痰止咳,前胡走表,能宣散風熱,降氣消痰,前胡與白前雖都能降氣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風熱,白前則專主降氣;肺主氣,外合皮毛,肺氣宜宣宜降,若外感風寒、風熱,或濁痰蘊肺,引起肺的清肅功能失調,以致胸悶氣逆、咳嗽多痰等症,可以用重在降氣的白前清肅肺氣,降氣化痰,用偏于宣肺的前胡宣散風熱,下氣化痰,二藥配伍使用,一宣一降,使肺之清肅功能恢復正常,所以痰可去除,咳嗽可止;在臨床使用經驗上,白前擅於降氣,所以氣降痰涎自然消除,咳嗽自然而止,前胡對新感咳嗽效果極佳,白前對久咳不愈者更宜,二藥相互為用,不論新感咳嗽,還是年久咳嗽,均有良好效果。另外,前胡與柴胡都有發散的力量,此兩藥配伍同用可用於散風解熱,故前人稱二胡為風藥。但前胡治療在肺經而主下降,柴胡治療在肝膽而主上升,這是二藥不同之點,使用上不可不知。4,6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馬建中編著。中醫診斷學。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160-162;200-202。

2. 湯泰元、劉承權、陳灼華等編著。中醫精髓圖解。台北知音出版社, 2005:14-15。

3. 梁愛華、薛寶雲、楊慶等。白前與白薇的部分藥理作用比較研究。中國中藥 雜誌 1996;21(10):622-625。

4. 呂景山著。施金墨藥對 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01-102。

5. 胡熙明、張文康、朱慶生等編著。中華本草。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1008-1013;6.350-353。

6. 孔令義、何冬梅、吳斐華。白花前胡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藥學與臨床研究 2007;15(3):167-170。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藥師)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58期" 101 / 2.27~ 3.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