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半夏 痰濕、腸胃良藥

■圖文:呂晃禎
 半夏是中醫常用藥物,其藥用史已超過 2000年,一般多用於痰濕喘嗽和腸胃系統疾病,但其實用於失眠有相當療效。
 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入肺、胃三經,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寒痰、濕痰,喘咳多痰,痰飲心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廱腫痰核。不只為燥濕化痰,溫化痰飲要藥,也被歷代醫家視為「止嘔要藥」。
 半夏除用於濕痰、寒痰,對於治療臟腑之濕痰效果尤佳,如能伍配得宜效果更好,如配橘皮治療痰濕阻肺,痰多質稠之症(二陳湯);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同用;若與天麻、白朮同用能化痰息風,治療痰濕眩暈;治濕痰內盛,胃氣失和之夜寐不安,與秫米(可薏仁代之)同用,可以化痰、合胃、安神。用於癭瘤痰核、廱疽腫毒,則與昆布、海藻、貝母同用。
 半夏為脾胃兩經之要藥,臨床常用於消化系統的胃氣上逆,對於嘔吐有功效,只要隨證配伍效果都很好,如配生薑可治療胃寒或痰飲嘔吐;如胃熱嘔吐則與黃連同用;倘胃陰虛之嘔吐需與石斛、麥冬、天冬等滋陰藥共用;胃氣虛之嘔吐,則配與人參、蜜同用、妊娠嘔吐加入生薑、茯苓,既無味道又能止嘔,臨床效果很好。
 假如心下痞滿,濕熱阻滯,需伍配黃蓮、黃芩、乾薑,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是治療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很好的常用處方;治痰熱結胸,則與黃連、瓜簍共用;如胸悶、胸痺疼痛則須與薤白、瓜簍實伍配;治療氣鬱痰凝之梅核氣(咽中有異物感,吞不下也吐不出來),則配與厚朴、茯苓、紫蘇等,以化痰散結,行氣解鬱,如《傷寒論》半夏厚朴湯。
 半夏對呼吸系統有鎮咳和祛痰作用,研究並證明半夏儲存時間越久,祛痰效果越好。對於消化系統有:催吐(生半夏)、鎮吐(制半夏),抗潰瘍作用。對於循環系統:有抗凝血作用和調節心律不整功用,半夏有明顯降低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以生化角度來分析,半夏含有 B-谷甾醇、 D-葡萄糖苷、二羥基苯乙酸、皂苷、多種胺基酸、辛辣性醇類、膽鹼、生物鹼、少量澱粉和脂肪等。      
 半夏也有鎮靜催眠作用,半夏秫米湯可說是中醫藥治療失眠的始祖方,半夏秫米湯即是《靈樞》卷十之半夏湯,原文載:「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去其渣,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複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矣也」(半夏用量在 3錢是腸胃藥,如用到 8錢則成為安眠藥)。
 半夏因含有生物鹼的毒性,少有生用,一般皆炮製後使用,以 3-9克為原則;製半夏有薑半夏、法半夏等,薑半夏長於降逆止嘔,法半夏長於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麴有消食化痰之效;竹瀝半夏性由溫轉涼,可清熱化痰,可治風痰、熱痰之症。
 半夏性溫燥,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症及燥痰、熱痰者禁服(但經過伍配燥咳、熱咳之症,也可技巧性運用),孕婦慎用,陰虛津少者慎用。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同用;生品內服宜謹慎。
 半夏使用不當會引起中毒,主要症狀為: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沙啞,言語不清,味覺消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更嚴重的會喉頭痙攣、呼吸困難、目視不清、頭部及四肢麻痺、血壓下降、休克等,初中毒吃綠豆湯即能解毒,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09/25"中華日報醫藥網"

半夏(降逆止嘔,除濕化痰)
半夏

■立德
又名:半下。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或其他變種之槐莖,除去外皮漂製后,乾燥而得。
品質:以身乾,個體大且均勻較圓,較陳久,質堅,外皮去除乾淨,色白粉足,無泥者為良。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孕婦忌用),入脾,胃二經
功能: (1)能走能散,能燥能測,和胃健脾(去濕,補肝潤肺)辛散。 (2)除濕化痰,發表開鬱,降逆止煩嘔,發聲音。 (3)消腫散結。 (4)救暴卒。
主治:
(1)降逆頸眩(火炎,痰升則眩)。
(2)痰厥頭痛,眉稜骨痛(風熱與痰)。
(3)咽喉痛。
(4)胸脅脹悶。
(5)傷寒,寒熱。
(6)痰瘧不眼。
(7)反胃吐食(痰膈)。
(8)散痞除癭(癭多屬痰)。
(9)消腫止汗。
(10)咳嗽痰,痰白黏稠。
(11)瘡瘍腫毒。
(12)癬類。
藥理:
(1)煎液具有唾液分泌促進功能。
(2)水製抽取物具有輕度利尿作用。
(3)半夏之上嘔作用。
(4)降眼壓作用。
炮製:將半夏浸七天,逐日換水,瀝去涏,切片,薑汁拌或單蓋七天,待生黃衣晒乾,懸掛風處,愈久愈良。
炮製品:清半夏,薑半夏,法半夏,仙露半夏,竹瀝夏,半夏麴等等。
配伍:
(1)柴胡,附干為便。
(2)畏生薑,奉皮龜中雄黃。
(3)忌飴糖,半肉,海藻。
(4)惡皂角。
(5)反烏頭
使用注意:
(1)半夏性辛燥,副作用有咽乾,舌麻。生半夏性更辛烈,刺激喉嚨,並易中毒。故通常主張生半夏不宜用或儘量少用,如治痰喘送時需用生本夏時,應多加生薑,一可以製其毒,二是以助去痰飲降喘逆。
(2)黃半夏(法半夏)燥濕除痰止嘔力較佳。清半夏辛燥之性大減,宜於體痰多而濕寒較輕者用。另一種半夏麴是由清半夏和麴於酵而成,性卒平徵甘,能溫胃化滯開鬱,脾胃虛弱而腹脹作嘔者適用。

本文轉載自2011/03/14"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