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單純皰疹


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西洋參,枸杞,紅棗為常用來治療單純皰疹中藥。

發作期重清利濕熱 潛伏調理期重補氣


 單純疱疹聽起來很可怕,其實不然。因為俗稱「火氣大」或「蜘蛛撒尿」引起的水疱,就是單純疱疹。幾乎每個人都有經驗,例如熬夜後,嘴角起水疱。因此單純疱疹是極常見的皮膚病。
 單純疱疹是由單純疱疹病毒I型( HSV1)和Ⅱ型( HSV2)引起的病毒性疾病,通常I型感染腰部以上,例如唇疱疹,面部疱疹,Ⅱ型感染腰部以下,例如生殖器疱疹,但由於性開放的影響,這兩型病毒的發病部位已漸無明顯區分。較少見的感染如皰疹性膿疸,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皰疹性腦炎,莫拉雷腦膜炎,新生兒皰疹,貝爾氏麻痺等也是由單純性皰疹病毒導致的疾病。單純皰疹表現為兩個周期,首先是出現水皰,此時水皰中的病毒具有傳染性,在 2~ 21天後會轉入恢復期。
 初次感染後,病毒會沿著神經軸索行至三叉神經節或感覺神經節,並在神經細胞內終身潛伏,當出現某些因素時,原來已經潛伏的病毒重新被激活,並沿著神經軸索移行至神經末稍附近上皮,並再度繁殖引起皰疹。目前已知日曬、發燒、神經切除等因素,會促使皰疹在臉部及頸部復發,而肛陰皰疹也常會因性交而復發,少數病人則會因為月經或情緒不穩定,導致皰疹復發。
 多數原發性皰疹經過幾天到 1個月就會恢復,症狀則有小水泡,結痂,乾涸或麋爛,局部浮腫,淋巴腺腫大及疼痛等,通常會不留下任何疤痕而癒。
 再發性皰疹的水泡通常較小,而且密集,並無全身性症狀。再發感染的潛伏期不一,短則 1、 2星期,長則達數年之久。常見如臉部及嘴唇皰疹,性器皰疹;其他再發感染的皰疹性濕疹,角膜結膜炎及接種性皰疹,雖與原發性感染症狀大抵相同,但顯然輕微得多。
 中醫治療單純皰疹分發作期和潛伏調理期,前者正在發病,首重清利濕熱,方以龍膽瀉肝湯合甘露消毒飲,或銀翹散、越婢加朮湯為主,加減白花蛇舌草、薄荷、蒲公英、萆薢、黃柏,蒼朮,薏仁等。潛伏調理期以提高免疫力,避免復發為主,首重補氣,方以補中益氣湯合人參養榮湯為主,若有口渴,加減知母、黃柏、麥冬、沙參、石斛、天花粉等。平常保養,夏天以西洋參 3錢,冬天以東洋參或高麗參 3錢,熱水 500CC,保溫杯悶 20分鐘,溫溫喝,有助預防單純皰疹復發。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

本文轉載自2014/06/16"中華醫藥網 "




單純皰疹的辨證治療
/王鼎源
單純皰疹又稱熱氣瘡,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膚病,多為高熱後的併發症。本症的發病主要是體內蘊熱,又復感風熱之邪毒,熱毒相博,阻於肺胃二經,熏蒸皮膚而致病。常見於身體抵抗力下降感冒時,或感染性疾病發熱時易罹患本症。婦女月經期或妊娠期,亦可患本症。好發部位是口角、唇緣、鼻孔旁、其次是外生殖器的包皮、龜頭、女性的陰唇、陰阜、陰蒂等。
本病初起局部有灼熱感、搔癢及皮膚漸紅、繼而出現密集成群或數群針頭大小的水泡,破裂後糜爛、滲液;逐漸乾燥結痂,病程約 1至 2週。如皮膚感染,水  易形成小膿瘡,本病癒後局部會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可復發。
■內治:
 1.發於頭面部(口角、唇緣、眼瞼、鼻旁等)者,常有高熱、倦怠、咽喉腫痛、皮損區疼痛劇烈、口乾口苦、舌邊紅、苔黃、脈浮數有力。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如普濟消毒飲加味。
 2.發於外陰者,多屬肝經濕熱壅盛。治宜時洩肝火,利濕止癢。如龍膽瀉肝湯加減。
■外治:
發於頭面部,皮損一般不同處理;陰部病 ?宜用清熱燥濕止癢藥熏洗。常用藥;苦參、忍冬藤、黃柏、白鮮皮、浮萍、枯礬各 30克、五倍子 15克。上藥煎至水半盆、微溫浸洗,日 2次。
本文轉載自2012/05/20"中華醫藥網"


熱瘡

熱瘡是一種常見的皰疹性皮膚病,好發于皮膚和粘膜的交界處,又稱熱氣瘡。本病西醫稱之為單純皰疹。 


熱瘡的診斷要點





  • 常在發熱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發生。
  • 皮疹好發于皮膚和粘膜的交界處,如口角、唇緣、鼻孔附近和外生殖器等部位,也可發生于其他部位。
  • 開始的時候局部出現紅斑,繼而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密集成群的小丘疹,迅速變成小水皰。水皰為針尖大小或稍大,一般不融合,內容澄清。皮疹常為一群,亦有二、三群者。皰壁破後露出糜爛面,數日後干燥結痂,痊愈後無瘢痕,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
  • 自覺灼熱和瘙癢。發生于外生殖器部位者,則往往局部疼痛較明顯(又稱生殖器單純皰疹或生殖器皰疹)。
  • 較重者附近淋巴結可腫大。
  • 病程1—2周左右。可以自愈,但容易復發。





  • 熱瘡的辨證分析

    熱瘡多因風熱之邪外襲,或肺胃內熱蘊蒸,或肝膽經濕熱所致。皮疹發于上部者,多屬肺胃風熱;而發于下部者,多屬肝膽經濕熱。I臨床以前者較為多見。本病輕者可單純采用外治法,較重者則宜結合辨證治療。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疏風清熱。 

    熱瘡的辨證論治

    肺胃風熱型
    【證見】 皮疹發生于上部(如口角、唇緣、眼瞼、鼻孔附近或面頰部等),自覺輕度灼熱和瘙癢,一般疼痛不明顯。可伴有發熱,倦怠不適,口干,舌尖邊紅,苔薄黃,脈浮數等。

    【治法】 疏風清熱。

    【方藥】

    1.主方辛荑清肺飲(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辛荑花6克,枇杷葉、梔子、知母各9克,桑葉、黃芩各12克,金銀花、白菊花、連翹各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肝膽經濕熱型
    【證見】 皮疹發生于下部(主要發生于外生殖器部位,也有發生于臀部、肛門周圍、大腿等部位),自覺灼熱、疼痛較明顯。常伴口苦,咽干,口渴,煩躁易怒,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弦數、弦滑數等。

    【治法】 瀉肝火,利濕熱。

    【方藥】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

    處方︰龍膽草、梔子、黃柏、車前子、澤瀉各12克,柴胡、木通各9克,生甘草5克,生地黃、土茯苓、板藍根各30克,生薏苡仁15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龍膽瀉肝顆粒,口服,每次1包(4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熱瘡的外治法

    用青黛散、金黃散或紫金錠,冷開水調搽,或用鮮馬齒莧搗爛取汁外搽。

    本文轉載自"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