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治慢性腎炎 忌辛辣、油膩、鹽份

    徐先生是一位業務員,每當感冒或飲水過多時,臉上和腳面容易出現浮腫,尤其久站後,症狀更明顯,還伴有蛋白尿、高血壓,經求診後,醫師告訴他:這是典型的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其實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免疫性炎症。發病的原因很多,包括細菌或寄生蟲感染、生物毒素或藥物使用不當、重金屬污染及其他不明原因。臨床表現除了水腫、蛋白尿、高血壓之外,還有腎功能減退、血尿、貧血、疲乏、食慾不振及腰痠等。
    慢性腎炎以「病程特別長」為特點,也就是說病情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有的甚至長達數年至十餘年,但在此期間,病情依舊逐漸發展,腎臟功能也會不斷受到破壞,到晚期會出現腎萎縮、腎功能衰竭等現象。如果未積極治療,病情會加速惡化,甚至 2至 3年便會進入腎衰期,所以及早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
    中醫將慢性腎炎歸屬於虛勞、血尿及水腫病等範疇,認為主要是由於腎臟的元氣虧虛、內外邪毒瘀阻在腎部的經絡、腎體受損、腎功能失常而引發此病。治療時多從培補脾腎、益氣滋陰、活絡利濕、清熱解毒等方面著手,以改善尿檢異常、防止腎衰竭為目的。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有些中藥對於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腎臟病理變化、抗自由基、消炎等有良好的功效,如黃耆、黨參、益母草、冬蟲夏草等。
    中醫著重根據個人症狀和體質不同,分別給予相對的藥物治療,一般可做以下分類:
脾腎氣虛型:患者有腰痠、疲乏、浮腫、食慾差、腹脹、大便軟、尿頻及尿蛋白多等現象,常見於過食生冷患者。
    氣陰兩虛型:患者常腰痠遺精、肢體微腫或不腫、心悸、氣急、面色憔悴、疲倦乏力或口燥咽乾、常易感冒並伴血尿或高血壓。
    腎脾陽虛型:患者常浮腫明顯、尿蛋白不消、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軟、精神不振、胃口不好、排便稀軟、性功能減退、月經失調。
    陰虛陽亢型:患者表現眼睛乾澀、頭暈耳鳴、口苦咽乾、心悸、失眠、睡中出汗、小便短赤或澀痛或有尿血、高血壓及輕度水腫。
    根據不同的症狀表現,臨床上,常選用香砂六君合二仙湯、參苓地黃湯、陽和湯、六味地黃合二至丸、慢腎湯等加減治療。除藥物治療外,配合飲食控制、防止感染及心理治療等,對慢性腎炎也相當重要。
    患者應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油膩食物,尤其必須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取量,以免加重症狀。
    此外,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要過勞(包括工作過勞與房勞),保持樂觀情緒,適當活動,避免感冒,也不要使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等,都有助於防範。 
(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蘇聰明 )
本文轉載自2012/05/24"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