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中藥生熟不能互為代替

/王中
中醫處方是醫師給患者治病用藥的書面醫囑,是醫師按辨證施治原則精斟細酌而確定的。但在中藥調劑中,處方無注角現象普遍存在(這是一些功利心高的醫師做法),讓調劑人員無所適從(藥方中應有注角而不注明)。有的用炒的不炒,該製的不製,生熟製品混用,這樣必然導致方不對症,醫藥背離,輕者影響療效,重者危及生命。因為炮製方法不同,中藥的性味,作用亦不同,本文以薑、大黃、甘草為例,希望能引起醫藥人員的重視。
 1.薑有生薑、乾薑、炮薑、薑炭之別,臨床應用亦有不同。生薑擅長發汗解表,溫肺止咳,溫中止嘔,多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吐;乾薑溫中散寒用於腹痛吐瀉,脾胃虛寒;薑炭能溫經止血,用於出血崩漏,陽虛止血。
 2.大黃:大黃主要含蔥醌甙及蔥醌衍生物和二蔥酮衍生物,此外尚含鞣質。引起瀉下的主要成分為蔥醌衍生物中的結合性大黃酸和二蔥衍生物中番瀉甙A,而鞣質為收斂成分。
大黃為瀉下藥,性味苦寒,具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的功能。生用氣味重濁,易傷胃氣,瀉下作用峻烈,因此多用於胃腸實熱便秘,腹痛拒按等症,如用於峻下熱結的「大承氣湯」;行氣逐水的「舟車丸」;瀉火解毒的「瀉心湯」等。而酒製大黃,因結合性 ??有所減少,瀉下作用緩和,請上焦之熱邪,多用於理血劑,如用於活血舒筋的「復元活血湯」。
大黃炒炭後其中大黃酸大量被破壞,且炭有吸附作用,瀉下作用極弱,而收斂和吸附作用相對增強,多用於收斂止血的「十灰散」,涼血止血的「犀角地黃丸」等。醋製大黃多用於消利劑,如具有消化症化瘀作用的「化症回生丹」,其中大黃宜醋製。
 3.甘草:其主要成分為甘草酸,生品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腫,利咽痛,解百藥毒,除胃積熱,甘草蜜炙後,甘草酸的含量減少了 20$左右,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其性味功能也有改變,作用不盡相同,不能互為替代。炙品溫而補中,主脾虛滑瀉,胃虛口渴,寒熱咳嗽,氣短困倦,勞役虛損。「銀翹散」、「沙參麥冬湯」、「桑菊飲」等宜生用,「炙甘草湯」、「半夏瀉心湯」等宜用炙甘草。

本文轉載自2012/05/17"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