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春季養陽

----------
2015-04-09 
 春季是指農曆正月、2月、3月或從立春到立夏這段時間,春季3個月所有生物推陳出新,生機盎然,人體也應適應季節,調養生氣。

 春季養生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因此「養陽」就成為春季養生的原則之一。

 肝氣為春季的主氣,根據中醫五行理論,如果肝氣過強就會傷及脾氣,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養生的要旨是護肝養脾,尤其是中醫說的肝火旺、肝氣鬱的人,更要注意清肝熱、舒肝氣,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春季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加強身體鍛鍊,以使筋骨疏通,氣血流暢。睡眠部分,中醫經絡理論認為晚上11時開始是肝膽經的氣血循行最為暢旺的時間,儘量在晚上11時前就寢,以強化肝膽經的功能。

  在飲食應吃一些味辛性溫,入肺經的食物,如韭、蒜、蔥等食物,但是,對於陰虛或陽盛體質的人來說,吃這些東西並不適合,有胃病的人,辛溫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較大,也要少吃。
 如果肝經出現病症,常表現焦慮、憂鬱、頭暈頭痛、眼睛乾澀、腰痛、疲倦、情緒不穩定、口苦、口乾、氣逆打嗝、腸胃功能失調、食欲不振等症狀,而且人的周身氣血運行便會紊亂,可能出現高血壓等疾病。肝經舒理調節可按摩「太衝」穴及「三陰交」穴。

 藥物治療部分,若症狀表現為食少、呃逆、胸悶等,發病機理為肝經氣機失調、疏泄失職,治療可用柴胡、白芍、香附、逍遙散、四逆散等藥;若肝氣鬱久出現化熱的症狀,如口苦心煩、情緒急躁易怒、失眠等,治療宜選用疏肝藥物加上清熱藥物,如鬱金、梔子、柴胡清肝湯等;若濕熱蘊結肝膽,表現出口苦、便秘、小便黃赤、苔膩等症狀,宜選用疏肝藥加上瀉火通便藥,如大柴胡湯、龍膽瀉肝湯等;若肝腎之陰損傷,出現口乾舌燥、目乾澀、腰膝痠軟、手足心熱等症狀,則要滋陰養肝,可選用枸杞子、生地、何首烏、六味地黃丸等藥。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簡珮珊提供,記者陳佳伶整理 )
本文轉載自2015/04/0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