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水腫 宜調養脾腎

一般治療水腫大都向西醫求助,其實尋求中醫調養身體,也有助於治療水腫,臨床上脾虛、腎虛是常見水腫症病因,服用中藥益腎、健脾利濕後,大多數患者可以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水腫指排尿功能障礙,導致體內水液滯留,引起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出現浮腫的一種病症。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症、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內分泌失調、營養障礙及其他不明原因。
 就中醫觀點,認為水腫多因風寒濕內侵、飲食失節、年老體衰和過度勞累等導致肺脾腎三臟的水液代謝功能失調,尿液無法正常排出而成水腫。此病在中醫則歸於「溢飲」的範圍。
 在中醫來看,水腫的病理性質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是因風邪、水濕、溢於肌膚所引起;內濕則為內臟虧虛、元氣不足而導致。依照中醫學理、外濕宜發汗、利水;內濕宜溫腎、健脾;千萬不要以為服了利尿劑把水分排除就萬事太平。
 從門診中發現,水腫可分為二種類型,一是陽水,一是陰水,如果浮腫適從眼瞼開始,自上而下,波及全身、腫處皮膚緊繃光亮,按之凹陷即起,伴有煩燥、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祕結者,多屬陽水;若是浮腫常從足踝開始,自下而上,蔓延全身、腫處皮膚鬆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且有大便稀軟、小便短少,疲倦無力者,則屬陰水。
 一般來說,陽水型多因尿道、膀胱器質性病變所致;陰水則由排尿功能障礙引起,診斷時必須查明原因,以便治療。
 臨床上,治療此病常以「益腎湯」為主,再視個人症狀加減治療,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用赤小豆 30克,玉米鬚 12克或冬瓜皮 15克、車前草 15克、煮成茶飲,也可用赤小豆 100克、鯉魚一條、加調料一起煮湯食用,以幫助療效。
 在保健方面,水腫初期,應吃無鹽飲食,待腫勢漸退後,逐步改為低鹽,腫消之後,也應注意飲食不可過鹹。另外,患者生活作息應維持正常,不宜過度疲勞、忌食辛辣油膩,節制房事及避免感冒等,以免加重病情。
 中醫治療水腫的方式,是藉由調養脾腎,改善體內水液代謝功能、使水濕排出體外,而達到利水退腫的目的。
(作者蘇聰明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本文轉載自2010/06/20"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