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山藥 火氣大或感冒暫勿食用

■王郭丹鳳
 很多人吃過山藥卻不自知,傳統藥膳四神湯中,白白薄薄,口感綿密的半透明藥材就是山藥,只是通常都俗稱為「淮山」。
 山藥應挑選薯塊完整、鬚根少、不腐爛,同體積愈重愈好。而去除粗皮後,色白柔軟者為佳。新鮮山藥在空氣中容易產生氧化,與鐵或金屬接觸也會形成褐色化現象,所以最好用竹刀或塑膠刀片。削皮時最好能戴手套,以避免山藥外皮的植物鹼成分造成刺癢。
 切段而暫時不食用的山藥,因為切口處易氧化,可將切口先泡米酒,再用吹風機吹乾,促使傷口癒合,再用餐巾紙包好,外圍捆幾層報紙,放在陰涼處即可。
 山藥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是培補脾胃性質平和的藥物。適用於精神倦怠,食慾不振,身體虛弱,消化不良,胃腸不佳,甚至可作為婦女滋潤皮膚,美容養顏的食品。
 山藥含有黏液性蛋白及酵素等成分,能提高消化能力,強壯胃腸功能的滋補效果。尤其適合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因為這些人常有大便溏瀉的情形,久而久之,就容易頭暈目眩,形體憔悴,臉色蒼白,此時,如果將山藥和粳米一同熬煮成山藥粥食用,除了可強壯消化功能減少腹瀉現象之外,對於全身性的虛弱體質也有滋補改善的助益。
 山藥富含的澱粉質也可取代米飯作為日常食糧,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這畢竟是一種食療方式,改善效果不是速效型,必須持之以恒,適量攝取,才是養生保健之道。只是過量的食用,還是會造成便祕問題,加上山藥很容易受高溫破壞,而喪失其酵素作用。
 因此,若需補陰生津止渴,治虛勞咳嗽時,宜以生食方式,較能保持山藥的原味,並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但想要達成健脾止瀉,治腎氣虧虛作用,最好能用米麩炒過再入藥。
 山藥因為養陰,所以能助濕,因此濕盛中滿,或胃腸有積滯,感冒有實邪者,都不宜食。


本文轉載自2010/06/23"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