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消暑涼方把握清熱 益氣 生津

記者翁順利/南市報導
 近來熱浪侵襲各地,因太陽下過度曝曬而造成中暑的案例屢見不鮮,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提供消暑的涼方,建議民眾多吃清熱和解渴的食物。
 台南醫院中醫科主任陳俞沛說,暑假來臨,學測、指考也相繼結束,年輕人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光終於到了,但今年七月暑假一剛開始,台灣各地卻像大烤爐,高溫接近 38、 39度,使得平常習慣關在冷氣房內較少從事戶外運動的學生,突然到烈日底下曝曬,造成久虛的體表無法收斂汗液而大量出汗脫水。
 另外,有些日曬後或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中工作的人,若突然躲進冷氣房中,皮膚上的毛細血管遇冷空氣會急劇收縮,導致體內高熱無法藉由發汗順利排出,留於體內,此等皆容易出現頭昏腦脹,整個人提不起勁,食慾不振等「中暑」的症狀!
 他指出,「中暑」屬於中醫的「暑厥」,輕微中暑症狀如體溫急速升高,頭暈、頭痛、臉色潮紅、倦怠乏力、食慾不振,首先應先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補充水分,幫身體散熱,並按壓人中、內關等穴位先緊急處理;但若沒有改善或情況嚴重,如全身癱軟,口唇發白,神智不清甚至休克時,應當緊急送醫。
 陳俞沛表示,中醫消暑涼方以「清熱、益氣、生津」為原則,民眾可自行運用的簡便抗暑方法,如下︰
 ─多吃清熱、解渴食物︰適度攝取清熱、瀉火、涼血、止渴、利尿等功效的食物來預防中暑,如西瓜、綠豆湯、苦茶、仙草、水梨、番茄、烏梅湯等。
 ─生脈飲益氣︰適用於預防中暑、頭昏、有氣無力,口乾尿少,解除疲勞,氣虛脈弱的人,亦可長期服用。組成為黨參三錢、麥門冬五錢,五味子一錢,亦可加黃耆三錢、紅棗 3-5顆等,水煎代茶飲。
 ─刮痧外治法︰輕度中暑可採簡便刮痧來減輕不適症狀,選對穴位如肩井穴,輕輕刮至皮膚呈現紅色即可,但須選用平滑的器具、使用潤滑油、順同一方向刮,不可來回刮,以免皮膚受傷。

本文轉載自2010/08/24"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