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五味調整五臟六腑


  ■王鼎源
中醫將食物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滋味,此外還有淡味。五味各有其對應的體內器官和功效,飲食時五味都要均衡,不能偏廢,才是對身體最好的養生方式。
酸味:有生津開胃、收斂止汗、幫助消化、改善腹瀉症狀等作用,對應器官為肝。但吃太多易造成筋體損傷,感冒者也宜少食。酸梅、李子、酸菜即屬酸味。
苦味:能清熱瀉火,促進傷口癒合、解毒、除煩躁等。對應器官為心。食用過多會口乾舌燥,如有便秘現象,有乾咳症者、胃病患者,或骨病患者應儘旺避免,苦瓜即是最具代表性的苦味蔬菜。
甘味:能補虛止痛、補益強壯、調和脾胃系統。對應器官為脾,但食用過多會導致發胖、蛀牙,如有糖尿病或腹部悶脹者不宜過量食用。如棗子、香蕉、甜菜等都具甘味。
辛味:可緩和肌肉關節疼痛、偏頭痛等,並可活血行氣,發散風寒,對應器官為肺。但食用過多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便秘,火氣大或長青春痘等症狀發生。蔥、薑、蒜、胡椒、辣椒等辛味食物。
鹹味:具有溫補肝腎、瀉下通便的功效。體內對應器官為腎。但食用過多會造成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也應節制攝取。醃漬類醬菜、蜜餞等不宜多食。
淡味: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但沒有濕性症狀的人應慎用,如薏仁等。 

本文轉載自2011/12/18"中華日報醫藥網"



過食五味 傷身


/王鼎源
食無過辛:辛辣味有能行能散的作用。適量地進食辛辣食物能疏通血脈,增進食慾。生蔥、薑、辣椒適量煎湯口服,能暖身散寒,治療輕微感冒。黑木耳加蔥,蒜作菜常吃,可延緩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動硬化,防止腦血栓形成。但過分嗜食辛辣則對身體有害。食辛味太過有傷人正氣的副作用。正氣傷則筋脈軟弱,弛緩無力,若心氣耗散,則心中感覺空虛。
食無過酸:酸味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增進食慾,減輕油膩,病後厭食,稍食酸味果脯便能使食慾漸復。但過食酸味食品對身體不利,酸能軟齒,多食酸易導致全身乏力,患腰肌勞損的人多食酸易誘發腰痛。偏食酸性食物易導致疲勞感,久之會引起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甚至造成神經衰弱。
食無過苦:食物味苦最難使人接受,但少量飲食苦味食品能爽口健胃。苦瓜味雖苦,用於佐餐能使人神清氣爽。但飲食也忌過苦,苦澀敗胃,多食會損胃。內經有「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苦走血,血病毋多食苦」的記載。
食無過甘,食品中普遍存在甜味,若食之得宜,對身體有益。若過食甜味食品,則令人煩悶,也使蟲動不安。食糖過多會害脾生痰損齒。患慢性咽炎和慢性扁桃體炎的人多食糖可致咽部不適;有的小孩因嗜食糖飴,導致口腔細菌繁殖,產生過多的酸類,而致齲齒。且多食甘肥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食無過鹹:鹹味的代表食物是鹽。人不可不食鹽,但又不可多食。多食鹹則筋脈傷;喜食過鹹的地區高血壓發病率增高,且水腫患者當忌鹽飲食。
總之,飲食中的五味要得當。五味偏異,特別是五味食之太過會引起很多疾病,如「素問」所記載「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桔,多食酸,則肉胝(月芻 )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

本文轉載自2010/04/08"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