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山丹參(白花丹參)之介紹(上)(下)


◎文╱藥師吳坤璋

一、前言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草部上品。歷代諸家本草皆收錄之。市場品可見有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擬丹參(S. paramiltiorrhiza H. W. LI et X. L. Huang)、滇丹參(S. yunnanensis C. H. Wright)、南丹參(S. bowleyana Dunn)、白花丹參(S. miltiorrhiza Bunge var. miltiorrhiza f. alba C. Y. Wu et H. W. Li)等五種丹參類藥材,而在台灣現今丹參之市場品,雖有學者指出僅發現有丹參及擬丹參二種1,然就筆者搜集之市場品,確實另有山丹參(白花丹參)之使用,本文茲就國內外文獻期刊之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分別介紹白花丹參之基原及其DNA定序鑑定結果、炮製對成分之影響、污穢物質(異常物質)研究結果。

二、基原及DNA定序鑑定結果

白花丹參為大陸山東省特有品種,為了與大陸藥典收載的丹參(為紫花丹參)相區別,故藥材名命名為白花丹參,本品為丹參變型「亦有人認為是不同品系(forma)」,主產於山東省萊蕪、泰安、臨沂。在台灣,中藥進口業者習慣將集散地或生產地加於藥材名稱上,可能因此白花丹參在台灣市場品中習慣稱為山丹參。其在植物外觀形態上與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幾乎無法區別,最大區別點在於丹參開紫花,山丹參開白花。學者在對鼠尾草屬(Salvia)之基因歧異度(Genetic diversity)研究中2,可明顯看出丹參與白花丹參基原極其相近,另在《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11版中明確指出白花丹參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 f. Bunge f. alba C. Y. Wu et H. W. Li為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同義字(synonym),顯示出市售山丹參藥材與《台灣傳統藥典》法定的丹參極其近緣,《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02年版亦將山丹參(白花丹參)收載其中3。

三、 炮製對白花丹參有效成分之影響

丹參化學成分的研究相當多,一般我們認為丹參之有效成分包含兩大類,即脂溶性的丹參酮類與水溶性的丹酚酸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即分別規範丹參之丹參酮ⅡA (tanshinone ⅡA)與丹酚酸B分別不得少於0.20%與3.0%,學者對山丹參化學成分與指紋圖譜之研究指出,成分與丹參基本相同4,如含有丹參酮ⅡA (tanshinone ⅡA)、隱丹參酮 (cryptotanshinone)、丹參酮Ⅰ (tanshinone Ⅰ)、丹參新酮 (miltirone)、柳杉酚 (sugiol)、丹參醇A (danshenol A)、β-穀固醇 (β-sitosterol)、胡蘿蔔苷 (daucosterine)5在《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02年版亦規範丹參酮ⅡA不得少於0.20%4。

中藥廠一般習慣使用原藥材,中藥局為便於調劑習慣使用飲片,學者亦將山丹參炮製(如切製、酒製、米炒等)做分析6,結果顯示其不同炮製品中丹參酮ⅡA含量高低為:原藥材>生品飲片>米炒品>酒製品,丹酚酸B含量高低為:原藥材>生品飲片>酒製品>米炒品(如表一),其結果說明炮製對山丹參中丹參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有一定的影響。丹參酮ⅡA和丹酚酸B不穩定,光照及溫度對其都有影響,米炒、酒製加熱溫度升高使丹參酮ⅡA、丹酚酸B部分損失,含量降低。生品飲片相對於原藥材,要經過洗、晾、曬、潤、切等炮製過程,使其丹參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有所降低。因此白花丹參應以原藥材入藥,切不可曝曬,忌沖洗,以免有效成分不必要的流失。(待續)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96期"101 / 11.19~11.25


(下)




◎文╱藥師吳坤璋

四、污穢物質(異常物質)研究結果

污穢物質或異常物質,是依藥事法第21條第3款而來之名稱,在中藥材或中藥製劑常指向重金屬(如總重金屬、鉛(Pb)、鎘(Cd)、汞(Hg)、銅(Cu)、砷(As))、殘留藥材上之農藥 (如BHT總量、DDT總量與PCNB總量)、微生物(總生菌數、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與微生物產生之毒素(如黃麴毒素),學者針對丹參與山丹參之重金屬做分析7,8,結果與《台灣傳統藥典》及衛生署署授藥字第0980001932號公告對丹參之規範相比(即鉛應少於5 ppm;鎘應少於0.3 ppm;汞應少於0.2 ppm;銅應少於20 ppm;砷應少於2 ppm)結果如表二。
五、結論

藉由上述研究之整理,可發現山丹參與丹參在化學成分非常相近,而DNA序列亦顯示山丹參屬於丹參的一個變型,部分學者甚至認為它可屬於丹參,而不必作為一種新藥材11。目前《臺灣傳統藥典》丹參僅收載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一個法定來源,在基因相近性上山丹參較其他市場品親近,在指標成分含量上山丹參中丹參素、丹參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等合藥典對丹參之要求9 ,且與其他市場品在大陸部分地區與臺灣部分藥店有一定使用歷史,或許將來可考慮進行更有系統之研究,進一步釐清是否將納入丹參可使用範圍之爭議。(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陳昭蓉、郭昭麟:臺灣市售丹參藥材之生藥學研究,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研究所。
2. Li ZHANG, Hong-xia ZHAO, Xing FAN, Meng WANG, Chun-bang DING, Rui-wu YANG, Zhong-qiong YIN, Xian-li XIE, Yong-hong ZHOU, De-guang WA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and related species inferred from nrDNA ITS sequences, Turk J Biol, 2012, 36: 319-326.
3. 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02年版,2002,pp.66-68。
4. 王福剛、高允生、齊永秀、劉斌、王偉:白花丹參藥材HPLC指紋圖譜研究,中成藥,2010,32(9):1464-1467。
5. 曹春泉、孫隆儒、婁紅祥、季梅:白花丹參的化學成分研究,時珍國醫國藥,2009,20(3):636-637。
6. 毛淑敏、閆永亮、王峰祥、李奉舉:炮製對白花丹參飲片中丹參酮ⅡA和丹酚酸B的影響,山東科學,2009,22(3)。
7. 張玲、王麗英、夏作理:白花丹參和紫花丹參花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比較,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8,25(1):21-23。
8. 張玲、蔡洪信、夏作理:白花丹參和紫花丹參鉛、汞、砷含量的分析測定,中國中醫藥科技,2009,16(1):40-41。




本文轉載自 "藥師周刊第1797期"101 / 11.26~12.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