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孫思邈養生13法

 唐朝醫家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因而將他的著作命名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他對藥物學有相當深的研究,通過總結民間的經驗和自己的臨床實驗,發現用杏仁、蜀椒、牛奶、白蜜等可以醫治腳氣病,比歐洲人第一次論述腳氣病的年代 1642年,大約早了一千年。
 孫思邈先生年近百歲時仍身強體健,神采奕奕,首重養生之道,他留下了養生十三法,淺介如下:
 一、髮常梳:將手掌互搓 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下,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 10次,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二、頭常搖: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一次,共做6次。反向重覆。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
 三、面常洗:搓手 36下,暖手後上下掃面;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四、目常運: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 3次;搓手 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可以強化眼睛,改善視力。
 五、耳常鼓: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有卜一聲,重覆做 10下;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 10下,卜卜有聲,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六、齒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慢慢做 36下,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七、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 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八、腹常揉:搓手 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 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九、腰常擺: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反方向重覆,最少做 50下,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十、攝穀道:即提肛,吸氣時提,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早晚各做 20~ 30下。
 十一、膝常扭: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 20下,可強化膝關節。
 十二、腳常搓: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 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 100下,可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十三、常散步: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



本文轉載自2011/04/18"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