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麻風草根,廣西艾麻,葡萄葉艾麻。
產地:分布在廣西、廣東、貴州、雲南等省區,生在石山,疏林下的石縫中。
採集與加工:一段在秋冬季採挖根或根皮,除去莖葉,洗淨,切片,晒乾使用或備用。
藥用部分:沉苓之全草或根與根皮。
性味:味甘、淡,性平或溫。
功能:益氣健脾,清熱消積,安神止痛等之效。
主治:坐骨神經痛、癲瘋、小兒消化不良,小兒疳積面黃肌瘦等症,量 15~ 20克。
處方:
(1)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肚腹膨脹:廣西艾麻根,地耳草,廣金草各 10克,水煎服或水煎去渣煮粥食用或是麻風草根(焙乾去毛),地耳草,盤龍參各 30克,雞肉金 12克,研末,每次用 2克與豬赤肉或豬肝蒸食,每次早晚各一次,或黃珠子草全草,決明子葉,鵝不食草,沉苓各適量研末,每次服用五克與豬赤肉蒸食。
(2)治小兒消化不良,麻風草根皮,獨腳金,瓜子金各 6克,研末,每次服 2克,調大米粥食用。
(3)胃脘痛:麻風草根,香附子各 15克水煎服用。
(4)小兒消化不良:廣西艾麻,獨腳金,葫蘆茶,爵床破布子葉各 10克水煎服用。
(5)癲瘋:麻風草根全草,含羞草根各 15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0/01/19"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