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手足麻木僵硬 小心中風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常感手足麻木僵硬、或有痠痛感的民眾要留意,高雄市中醫師蘇聰明指出,這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和血管疾病的警訊,若防治不當還可能會引起手足知覺遲鈍或消失,甚至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蘇聰明說,引起的原因很多,包括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低血鉀、麻風、硬皮病及凍瘡等。 
在中醫來看,會出現手足麻木是因氣滯、血瘀、寒濕、痰濁、熱毒、肝火亢盛或氣血虧虛等,造成血液運行不暢、瘀積凝滯、停留體內而引發此病。用藥以瀉火化痰、行氣散瘀、袪風除濕、益氣養血為主。 
手足麻木發生的部位雖在四肢、但其發病卻與臟腑、經絡、氣血有關,就中醫辨症觀點,可分為虛症和實症兩種。虛症是由氣血兩虛、肌膚失養而引起;實症是為風、寒、濕、熱、氣滯、痰濁、瘀血等病因,阻滯經絡導致。診斷時應分清虛實,才能掌握正確治療方向。 
根據中醫理論,手足麻木大致可分為四型: 
一、風寒入絡-四肢麻木伴有疼痛、怕冷、手足冰涼、腰膝酸軟、沉重、遇風寒尤易加重,可用溫經散寒中藥。 
二、氣血兩虛-四肢麻木、抬舉無力、面色萎黃、伴有呼吸短促、心慌、頭暈失眠、健忘,可用雙補氣血中藥。 
三、肝火上亢-手腳麻木、伴有震顫、頭暈、頭痛、煩躁易怒、失眠、面紅口苦,可用清肝降火中藥。 
四、濕熱郁阻-四肢麻木,伴有灼熱疼痛、小便短赤,可用清熱利濕中藥。 
臨床上,中醫治療手足麻木,常以「除痺湯」為主方,再依患者的情況來給藥,如寒邪偏重可加麻黃、靈仙;濕邪偏重可加蒼朮、防己;痰瘀偏重可加桃仁、紅花、半夏、南星;肝火亢盛可加夏枯草、龍膽草;氣血虛弱可加黃耆、當歸身等,以達到治療效果。 
蘇聰明指出,門診發現,手足麻木並非嚴重的症狀,一般預後良好;但如果是由於慢性、頑固性疾病所致者,較不易治療;若伴有手足抖顫、眩暈欲倒、頭重腳輕或口歪,語言不清等現象時,就要提高警覺,以避免中風。 

本文轉載自2010/01/23"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