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冬燥苦…口眼乾燥綜合症

■蘇聰明
 寒流報到,氣溫驟降,從中醫角度來說,有口眼乾燥綜合症的人,這時容易為冬燥所苦,出現口眼、皮膚乾燥、乾咳、便秘或關節炎等問題。
 口眼乾燥綜合症為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 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除了眼睛、嘴巴、皮膚會乾燥外,更進而攻擊其他健康部位,如關節、甲狀腺、肝、肺、腎、血液、神經系統等,以致發炎擴大,不能輕忽。
 傳統中醫並無口眼乾燥綜合症這一病名,但與中醫所稱的「燥症」及「燥痺」的臨床症狀相當接近,對此,有不少有效治療方法。
 就中醫而言,會出現口眼乾燥綜合症,是因內有血熱,外感燥邪、或腸胃積熱;使清竅、關節失其濡潤所致。常因季節變換及工作壓力、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和情緒緊張,免疫力下降引發,或導致病情加重。
 在中醫來看,本症有虛症,有實症。虛症是先天不足,年老體衰,失治誤治,耗傷肺、胃、肝、脾、腎之陰液以致陰津虧虛引起;實症為風熱燥邪侵襲清竅所導致。依照中醫學理,虛症宜益氣養陰;實症宜清熱潤燥,不能因本症以實症居多,就一味地投以過於寒涼之藥。
 透過辨證論治,本症分二種類型,如口乾口燥、眼乾淚少、鼻燥少涕、且伴有乾咳聲嘶、少涎少唾、皮膚乾燥及排便乾結的現象,多屬血燥體質;咽乾口燥、皮膚乾燥、並伴有臉色蒼白、精神不振及四肢無力等症狀、則屬氣陰虧虛體質,診斷時必須查明病因,才容易達到療效。
 臨床上,治療本病常以「清潤湯」為主,再視個人狀況,添加藥物;如血燥體質可加石膏、知母、生地、丹皮以增強滋陰潤燥、清熱涼血的力量;氣陰虧虛體質者可加白芍、太子參、 黃耆、熟地以增強益氣養陰、潤燥補虛的作用。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大雪梨一個、百合、麥冬各 10克、胖大海 5枚、冰糖少許,煮成茶飲,有增加津液分泌的做用,可作為輔助治療。
 治療期間,患者應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勞,室內保持一定濕度。
 飲食上須避免菸酒、濃茶,辛辣煎炸之品,多攝取清淡甘涼多汁的蔬菜及梨、藕、甘蔗、酸梅汁、檸檬汁等。
 (作者蘇聰明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本文轉載自2011/02/06"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