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產前產後禁忌多

 傳統觀念對於懷孕、生產及過程、產後的療養禁忌頗多,很多人甚至會嚴厲限制產婦的行動或拚命進補,然而現代人的營養充分,生活形態更與農業社會不同,所以必須務實進行產後療養,食用中藥材更須節制。
 按照學理,懷孕前 3個月不宜使用藥物,包括不可任意吃補,若懷孕會容易抽筋,應多吃鈣、小魚乾,多按摩患部即可。
 老一輩認為坐月子不能隨便碰水,否則會得「月內風」,用意為過去缺乏自來水,與現在不同,但須保暖,多喝溫水,洗頭後須馬上吹乾。
 且傳統不可讓產婦吹到風,其實作用是保持產婦身體乾爽,所以流汗時應趕快換衣,控制室溫 25至 27度,使用電扇應採方向朝向牆壁反射風量,維持室內空氣均勻為宜。
 此外老人家常要求產婦須吃得很補,例如生化湯加麻油雞,原因是以前的人平時吃菜較多、肉較少,才趁懷孕的機會吃肉、喝麻油彌補,現在已足夠營養,所以須講究飲食均衡,生化湯功用在排除惡露,產後吃完子宮收縮劑 5、 6天完成後才服用,否則馬上吃補會造成血量更大,生魚片、辛辣物都少吃。
 如果哺育母乳者,則須慎選食品,包括人參、韭菜及喝麥茶,都要避免,以免反而影響乳汁的生成。
 「不能哭」,這也是傳統的坐月子禁忌,傳說會得老花眼,目的是避免產後憂鬱症,實際做法是保持身體舒爽,就會讓心情愉快,多到外面走動。
 最後,不能提重物、不能久坐,應躺平的傳統,可說是產婦共同的痛苦,事實上,很有道理,維持一個姿勢不好,不可久坐、久站,可減緩子宮復原的壓力。
 產後調理順序,第一週,生化湯吃 5到 7帖排惡露,產後 2到 5天,可吃魚和蛋白質較高食物,哺乳者要吃鱸魚、花生燉豬腳;第 2週開始喝八珍湯;第 3週吃麻油雞、紅豆湯、紅糖水、海鮮(蝦、黃鱔),若不想哺乳者,可喝麥茶消除漲乳。(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中醫師徐瑜璟 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1/05/11"中華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